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意見領袖想不開

圖片說明:http://chennai.locanto.in/ID_1063829783/Key-Opinion-Leader-Management.html
偶然在報上發表一些淺見的人,喜歡在網上發佈高水準吃喝玩樂照片的人,空閒時間較多事無大小都做一張改圖加兩句點評的人,只要夠多人留意,就會被視為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從而產生一種只需善用社交媒體,即能變得很有影響力的想像。然而,在澳這個對〝沒有意見〞貫徹始終的社會,所謂KOL的影響力,除了在有限範內發,真的會有實作用嗎?

KOL的盛行,除了拜網絡方便之賜,更大的動力也許來自那些追隨者們的生活習慣,他們來不及接收資訊,沒勇氣表達意見,不想以自己的名義說出心中的不滿,於是,當有KOL把複雜的議題整理成煽情圖片,用三言兩語判斷一件事的對與錯,甚狠狠地對權貴點名批評、冷嘲熱諷,大家毫不猶豫便會認同按讚轉貼,並希望〝推到上港報〞。這種〝代人發聲〞與〝應聲附和〞的關係其實相當有趣,但久而久之,KOL會自我膨漲,以為萬事萬物都要由他點評才可算重要,幻想其言論足以左右大局。網民也會疏懶地把附和KOL視為積極參與討論,完成了公民責任,甚至為民請命到了最後,其實不過是一幫網民言不及義的謾罵和喧囂,對於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根本毫無影響。

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理應具備判別是非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意見,而非事事仰賴KOL,觀望網友的反應,選擇在安全的位置做網上應聲蟲。其實只要認真想一想,便不難發現,那些網絡紅人往往只是互相吹捧而形成的結果,即使在某個界別成為所謂KOL,說穿了也不過是茫茫網海中的普通人,在小圈子以外,知名度可是零。因此要成為真正的KOL,要有起碼的自知之明,保持謙卑,不必以救世主的姿態指點江山,更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舉足輕重。網絡無限大,眾生應平等只要是有質量的好意見,就值得學習誰會理會是否出自KOL?

(刊於2017年1月2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