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桃姐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桃姐》,以樸實無華的手法鼓勵觀眾關懷社區中的長者,洋溢大家熟悉不過的人情味,在溫馨的故事中流露淡淡的哀愁,這樣的電影看完後仍餘音裊裊,令人回味。
電影由葉德嫻飾演服務李家六十年的女傭桃姐,在她晚年時主人一家已移民及自組家庭,只剩下她留在香港照顧由劉德華飾演的獨身少爺。某日桃姐突然中風暈倒,從此要住在老人院,無法再照顧少爺,而少爺卻發現桃姐是比親人更親的人,反過來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服侍她走完人生最後階段,展現今日難以再見的僱傭關係。
看電影的時候,許多觀眾都對這段主僕的情誼嘖嘖稱奇,大家都不相信女傭可以對主人這樣盡心盡力,更不明白主人一家為何對桃姐如此敬重。問題是現在聘請菲傭印傭照顧家人的僱主多數都機關算盡,有時根本也不把下人當人看待,等到子女長大便會把傭人解僱,這樣的關係絕對是互相利用的短期交易,豈能細水長流,天長地久!
我覺得那段主僕情誼只是《桃姐》的表面包裝,電影的真正用意是以桃姐入住老人院為切入點,引領大家看看這地方的眾生相,探索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殘酷現實。
電影寫桃姐平平淡淡的入院,無可無不可地認識老人院的主任及一眾院友,她終日盼望少爺會來探他,等到他來了又總是怕自己浪費了少爺的工作時間。編導安排桃姐漸漸融入院友的生活,觀眾則冷眼旁觀一班老人家困在那間環境狹窄的院舍裏,百無聊賴地等待時日過去,各自滿懷心事,似是有許多牽掛,卻又無能為力。幾位院友的演出相當精彩,讓人明白人生走到盡頭的各種無奈。導演透過簡單的情節和對白,充分表達老人院的長者、家屬和院舍人員的生活細節和面對的困境,劇本完全立足於現實,令觀眾易生共鳴,感觸良多,的確是功力非凡。
《桃姐》並不煽情催淚,卻感人肺腑,有些情節溫馨惹笑,但電影的結局不免會有點傷感,像大多數人的人生,走到最後,總是悲喜交集,冷暖自知。
(刊於2012年3月14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別做傻事
某位長輩喜歡與人分享患病經歷,他曾經歷心血管堵塞,動手術在體內放了支架,又患上糖尿病,所以每日都要食藥,醫生也千叮萬囑請他注意飲食。可是很奇怪,他喜歡以醫生的口吻告誡後輩要定時檢查身體,飲食宜清淡,但他自己卻每日無酒不歡,偏愛肥膩與煎炸的食物,而且經常偷偷吃甜品,像個孩子似的。旁...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