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楊思仲有一天收到文藝編輯轉交來的一封讀者來信,信是這樣寫的:
尊敬的編輯先生: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 貴報文藝版的忠實讀者。日前在 貴報讀到青年小說家楊思仲的新作《大人物》,我認真閱讀了好幾次,坦白說,我無法明白這樣的小說,我覺得這樣的作品嚴重影響 貴報的報格,你們刊登這樣的小說令我很遺憾很失望。
楊思仲過去在 貴報連載的小說都有情節不通,文字累贅,意識不良的毛病,今次刊出的《大人物》,更是變本加厲,連基本講故事的能力都不具備,而且小說的主旨含糊,結構散亂,刊登以來,我認識的所有讀者都感到心中不是味兒,據說此作在文學界也劣評如潮,澳門文學出現這樣的劣作,實在是文壇的不幸。
我之所以這麼討厭《大人物》,當然是有原因的。我是一名教師,我尊重為人民講真話的知識分子,我支持不畏權貴的真英雄,我總覺得作家有責任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心裡也渴望讀到能反映澳門實際情況的好文章,更希望 貴報能刊登描寫當下澳門人心聲的好小說。我們實在太需要能引起本地人共鳴的好作品了!
前幾天在報上讀到《大人物》的標題,我即忍不住對著報紙的文藝版破口大罵,這篇小說的作者太欠缺勇氣了,他連為小說的主人公改個名字的能力和膽量都沒有,他對“大人物”的處理手法,令我想到大部分沉默的澳門人,他們從來不敢指名道姓的批評別人,但一個持這種閃躲態度的人,是不配當作家的,因為作家的天職就是要敢言。我也留意到小說前半部講“大人物”被流言所攻擊的情節,作者刻意暗示身為官員的“大人物”涉及貪污,我原本以為他這樣的安排是回應我們身邊一宗驚天動地的世紀大案,但作者筆鋒一轉,“大人物”的主要罪行已變成殺人,這樣的編排明顯是因為身為作者的楊思仲膽怯,他沒有膽量揭露現實中的黑暗,他企圖借用更不可信更誇張的殺人事件掩飾自己寫貪污案的意圖,但事實上那是敗筆。
我覺得像楊思仲這種自稱為作家,自以為是知識份子的人是應該懺悔的,如果不是這些人目光短淺,膽量不足,我們的社會肯定可以更進步,各方面的制度一定會更完善。我對這個地方本來是充滿希望的,但當我看到越來越多不公平的事情,越來越多不知所謂的制度相繼在這個可愛的地方出現,我是多麼的心痛,我心痛得想死,如果不是上有老母下有妻兒,我是絕對會考慮離開澳門的。
不好意思,我離題了,我不是真的想訴苦,我其實是想控訴,我想您會明白我的不滿,我對澳門和對楊思仲的不滿,還有我對《大人物》的不滿。您,真的明白嗎?
然而,我更想控訴的是《大人物》小說在後半部的編排,“大人物”究竟是不是殺人者,他為什麼要殺人,“大人物”的太太是不是跟他的上司有染,他的兒子是不是強暴了那個少女,更嚴重的是 貴報為什麼會刊登這類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小說,如果刊登了這樣的小說而引起讀者效法,有人真的充滿怨氣跑去殺了某些大人物,有人色迷心竅強暴了穿著校服的美少女,刊登的報紙該當何罪?這樣的罪行 貴報是否擔當得起?或許我的疑問是太苛刻,但無論如何,我的意見代表著一大群讀者的觀感,我覺得《大人物》這樣的小說太過分,這樣的小說不但令讀者的期望頻頻落空,小說所隱藏的壞意識更是禍及下一代。
還有,對於《大人物》的小說結構,我需要提出嚴重的抗議,希望您代我向作者轉達。我覺得小說要講究起、承、轉、合,故事的安排要在情理之內,意料之外,而且小說是跟群眾貼近的,要寫得簡單、易懂、人人能明白能理解。可是,楊思仲的《大人物》完全違背了以上的原則,小說的時空安排很混亂,故事情節不連貫,很多地方似通非通,大量情節交代得不清楚,特別是八至十二節,每一節都似未寫完,每一節的結尾都滿突兀的,“大人物”好像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事,“大人物”的母親好像知道所有事,“大人物”的妻子完全不像他的妻子,“大人物”的兒子更是前後不連貫,前面說他是好青年,後面說他是色情狂,這篇小說在整體結構和大量細節中都在故弄玄虛,作者如果不是在玩弄讀者,恐怕是力不從心,絕對是不合格的表現。
我認為《大人物》的作者並不忠誠於文學,更沒有能力反映澳門的現實,希望 貴報日後挑選小說刊登時,嚴選作者,期盼看到真正有水準的,能令澳門人有共鳴的小說在 貴報刊出。敬祝
編安
文藝版忠實讀者
李露茜 上
連同這封信一起送過來的,還有文藝版編輯的一張便條:
思仲:
附上一封讀者來信,對方提出一些意見,你可以參考,也可以一笑置之,這樣的信我們不會刊登,請放心。
小編
芷君
青年作家楊思仲讀完這封信和便條後,笑容滿臉,他把剛寫好的一篇文章取出,再閱讀一次,摺好,放入信封內。這件事開始有趣起來了,他又在信封上寫上報館的地址。
(未完,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別做傻事
某位長輩喜歡與人分享患病經歷,他曾經歷心血管堵塞,動手術在體內放了支架,又患上糖尿病,所以每日都要食藥,醫生也千叮萬囑請他注意飲食。可是很奇怪,他喜歡以醫生的口吻告誡後輩要定時檢查身體,飲食宜清淡,但他自己卻每日無酒不歡,偏愛肥膩與煎炸的食物,而且經常偷偷吃甜品,像個孩子似的。旁...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