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沒有台就搭一個吧!--爭氣故事之林玉鳳 (轉貼)


以下文章轉貼自七步城思

(好友參選,小弟為其刊物寫下以下文章--一篇我保證用了很多真情實感寫的文章)   

要了解林玉鳳表面看來一點也不難。你開電視,很可能就看到她議事論事;你翻報紙,很容易就讀到她的文章;Google一下林玉鳳,你馬上就可以連到她的blog或網頁;更甚者,你可能已經在facebook上跟她有聯繫。但是,一個曝光率高的人,卻往往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我們會憑一個印象去判斷一個人。

我很相信「見微知著」這回事。要真正了解一個人,不是看他有多少成就,不是看他有多少銜頭,而是透過他隨意的一句話、不經意的一個表情。以下的幾件微小得大概沒有人會記在心裡的事,就可以很有力地說明林玉鳳是個怎樣的人。

「這個人對社會有害!」

想當年,剛開始跟林玉鳳接觸時,我對她頗有距離感。當時,因為加入了一本雜誌而跟她認識時,我是個不知天下事的教師,而她早就在記者生涯中見盡很多社會上的人與事。而且,她長期在澳門工作學習,對澳門比我熟悉得多。跟她接觸的一大收穫,就是從她身上了解學校以外的那個社會。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項對人的原則。當談到社會上不少她接觸過的人,她有褒有貶。有一天,她談到某人時,認真地說了一句:「這個人很壞,他對社會是有害的。」

是的,這就是她的標準──面對社會上林林總總的人,來自不同背景,代表不同利益,這些人可能庸碌,可能保守,可能目光短淺,但她覺得,只要不會立心不良,願意為社會做事,她仍然願意尊重他們,跟他們合作,但是,如果心存詭詐,也就是她定義的「壞人」,她就會敬而遠之。因此,阿鳳一方面很寬容,她願意跟不同界別的人合作,甚至因此被貼上「與建制關係太複雜」的標籤,但另一方面,她又有她的一把尺,她有所為有所不為。她是包容的,卻也是旗幟鮮明的。

前陣子在雜誌社,有個中學生記者談到他寫中東及非洲的女性割禮的專題時,很憤怒地說,對於世上很多不公不義的事,一些世界性組織都多少能發揮一點作用,但對於殘害女性的割禮,外人卻愛莫能助。由於他是雜誌社中有名的「憤青」,因此大家也就懶理他的憤怒。但是,這時阿鳳卻語調認真的說:「從自己做起吧,慢慢的就可以改變世界。」這一段簡單對話感動了我;我除了欣慰於有中學生為了地球上遙遠國度的不公而咬牙切齒外,我也為了阿鳳的信念而驚訝。畢竟,在我們的社會,仍然相信個人力量積小成多、終有一天可以改變社會的人,已經非常非常少了。定義誰是「壞人」,與相信「個人力量可以改變世界」,表面看來好像是小孩子才有的想法,但是,像她這樣的一個在社會打滾了十多年的人,竟還有這種傻勁、樂天、正義感。

「你對唔住個社會!」

林玉鳳的使命感不是光說不練的,她是那種當仁不讓的人。她的社會責任感有時有點嚇人。我跟她合作做電視節目,態度卻不同。有時,如果工作忙,或是我需要多一點私人時間,我就會推辭,我受不了我的時間表被填得太滿。但阿鳳卻不一樣。有一次,我又推辭了上節目,事後,林小姐向我大興問罪之師:「你做乜唔上節目?今日的題目不是個個人都啱講,但就好啱你講,你就偏偏唔上!我錄影o個陣突然好嬲你囉!你對唔住個社會!」她的責難令我覺得很無辜,我只是想保持自己的生活品質而已,況且,我為什麼要負那麼多使命?我更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呢!然而,她並不接受我的說法,因為,她的使命感比我重太多。當她的工作已經滿瀉,她仍然會因為「呢件事如果我唔做就冇乜其他人合適」而答應一些工作的邀約,而令自己每天剩下三數小時休息時間。 
 
老實說,我一向不贊成她參選。在她對參選一事猶豫到今年五六月之前,我跟她談過很多次。在澳門,你無論立心多良善,一旦宣佈參選,你做的所有事都會被貼上「拉票」的標籤;循政治途徑改善社會,卻也總被認為是為了個人私利,是「搏上位」,是「攞政治本錢」。我們有本事把所有事情看成是陰謀。我的論點是,在這時出來參選,是吃力不討好的,澳門各方面未ready。前年有一次,我們在電視節目中談到中產參政,我說澳門現在根本沒有舞台讓中產發聲與被看見,而同場的另一位拍檔就說,就算有舞台都已經被佔據了,很多澳門人根本冇得玩。當時,阿鳳就說,我們總不能等有人為我們搭好舞台,然後自己舒舒服服走上去呀,沒有台就自己搭一個吧!如果已經有舞台,而舞台又已經被佔據,就要去爭取,別人又怎麼會無端端把舞台讓給你?以上對話,大家仍然可以在Youtube看到。她就是這樣的人,沒有台就自己搭一個,不能空等!

現在,如她所說,她真的不要等待,而要開始她的「搭台工程」了。大家都知道,她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大學教書,可以輕輕鬆鬆的得到社會尊重,可以冷眼旁觀評論時事,可以領高薪,她沒有必在三十多度高溫下在街上派單張,她沒有必要讓自己成為網上討論區的箭靶,她沒有必要背上「參選是為了搏上位」的污名。她這麼一個動機單純的人更不必自挖陷阱,跳入一個政治是非圈。但她,竟然這樣選擇了。她說要帶出一個訊息:政治不應只屬於特定社會階層。

建造「集體夢想」

去年,我在英國逛街時看到一張馬丁路德金的海報;海報上的歷史時刻,是他在1963年在華盛頓的集會上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演說。我記得她對美國近代史有興趣,也覺得她會欣賞馬丁路德金,於是我就買下這張海報,配好畫框後送給她。她收到這禮物非常驚訝,原來,她平時就會偶爾大清早在家裡播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演說!驀然回首,我知道我當時力勸她不要參選的大量口水都是白費的。一個長期被「我有一個夢」的演說吸引的人,其實心中早就有了那種子──雖然也許連她自己都不自知。

在澳門談夢想很奢侈、很不切實際。長時間的殖民統治,加上這幾年來令人洩氣的社會現實,早就磨滅了澳門人的夢,尤其是政治上的夢。然而,人類歷史的每一步,社會改革的每個歷程,一開始時不都是個夢嗎?當黑人還是奴隸的時代,誰敢夢想有朝一日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是個黑人?在維多利亞時代,誰敢夢想英國也會出一個女首相戴卓爾夫人?

一個社會要改變,不能單靠一兩個人有夢想,而是要一大群人有「集體夢想」。林玉鳳的夢已經向大家說明了,你的夢呢?

台長推薦! 必看!
伸延觀看--爭氣人林玉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