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生存與死亡:楢山節考(今村昌平版)

一直知道“楢山節考”是經典電影,早就知道故事內容,這個深澤七郎的小說曾被於一九五八年由木下惠介和一九八三年由今村昌平拍成電影,兩部皆是傑作,據說木下惠介版用的多是廠景,活用舞台劇手法,而今村昌平的版本則全用實景,拍出深山生活的孤寂、簡單和人性中最原始的殘酷。

兩年前在香港買了今村昌平的版本,因為深知故事內容沉重,所以一直沒有看,今日心血來潮開來看了,果然無比沉重,故事中自然與荒謬並存的世界,深深挖掘生存與死亡這兩個古老問題的內涵,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楢山節考”講的是日本某深山的一個貧困村落,因糧食不足而形成一古老習俗,老人到了七十歲之後就要由長子送上山等死,每個家庭都由長子當家長,女兒可以活下來但必會被賣掉,其他兒子也只會留下足夠協助耕種的人數,多生出來的嬰兒都會被殺掉,這些民風都是為了保持糧食充足。在這村落中,人們只是在求溫飽,滿足情慾,還有就是等老等死。

今村昌平把本來是廠景拍攝的經典電影改為實景拍攝,果然大有深意,他用了大量篇幅描寫農民的生活,他們如何努力耕種,他們如何為了一點糧食而打生打死甚至殺人,他們如何販賣婦女,女人如何用身體來換取溫飽,性交在這個不講求教養的地方如何變成交易甚至是贖罪的方式,深山的景色體現了他們在大自然環境下的生存狀態,電影甚至拍了不少動物交配的場面以映襯村落裡的人類其實也不過是一群動物。

電影的主要情節是寫男主角的母親快到七十歲而準備上山,她如何為大兒子物色第二任妻子,如何為粗野無用的小兒子勉強安排性生活,又如何把自己的主婦位置讓給媳婦,結局就是男主角按俗例送母親上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導演拍出了深山的荒蕪,這段旅程中兩人對話極少,但整個上山過程就是一場生離死別。

今村昌平處理這段歷程沒有用上煽情的手法,母子二人都深信這是天公地道的事,雖然依依不捨但也坦然面對,儘管故事非常傷感但編導卻能冷靜地引領觀眾思考生存與死亡的意義,結尾的別離是一場大雪,母子二人就在大雪中分手,導演沒有為這件事作出任何批判,觀眾可以理解送老人家在山上自生自滅等死的行為是大愛的表現,又可以換個角度說這是兒孫輩的自私,更可以說自行決定死亡歲數其實是對長者的仁慈,但你也可以說“楢山節考”的傳統是多數人(糧食不足的村民)欺壓少數人(年老力衰的長者)的殘酷結果,總之電影留下了適當的空間讓人提問與反思,生老病死無人可以逃避,但我們真的學會如何面對嗎?

即使完全知道電影的內容才看此片,也一樣會感覺到十分震撼,這是我第一次看今村昌平的電影,他在此片的表現其實不下於黑澤明,之後我應該會找他的其他電影來看看。如果有機會,當然更要找木下惠介版的“楢山節考”來做個比較,或者會發現更深刻的東西呢!

2 則留言:

  1.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it before any comment to be left!!

    回覆刪除
  2. 我係隻碟買左好耐不過未睇, 恐怕自己睇完會受唔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