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恭敬有罪
作者:陶傑
出版:CUP
曾經有一段日子,我深深著迷於陶傑的專欄,每天都要讀他的文字,社會上發生的任何事都希望讀到他的意見。我喜歡陶傑不是出於個人崇拜,而是因為透過他在文章中的辛辣批判與嘻笑怒罵,可以對照出自己身處的城市大同小異的諸多問題,對澳門來說,陶傑的批評方式是多麼不可思議。那就是說,我不只是喜歡陶傑的文筆,還對他看似東拉西扯但始終帶有鮮明立場的看事物方式很感興趣,那是一種讓讀者有得著的文章,其實也是令人開眼界的文章。那時候,陶傑還未被很多人稱為才子,還未在電視發功電台發聲,當然也未拍燕窩廣告,單靠文字也能吸引人的陶傑是很令人懷念的,我這樣說並非認為他不應做主持或拍廣告,只是,對一個作家來說,他做的其他事情其實永遠不會比他寫的東西好。
陶傑總是喜歡推崇英美的政治和文化,對於香港人和中國事的批評,他多數會譏之為“小農DNA”作怪,但如果萬事萬物都可以簡單地下一個這樣的結論,世事又豈會不停紛擾呢?陶傑的文章可以讓人消消悶,解解氣,但認真探究他的思路,又總會覺得有點悲觀,好像任何問題都是關乎民族劣根性,因此也就難以改正。久而久之,讀他的文章,需要學會過濾,認清楚哪些是他提供的資訊,哪些是他習慣性的批判思維,哪些是他獨具慧眼挑出問題癥結所在,總之好的文章可以欣賞,但不必完全同意其觀點。
儘管如此,我依然喜歡讀陶傑的作品,因為他不時會就著某個題材或體裁寫作一些不同於每日專欄的文章,他寫名女人和寫娛樂圈現象,還有他的社論式文章和人物訪問都曾結集成書,而這本《恭敬有罪》,則是他的短評結集。
收在《恭敬有罪》的短評,全部篇幅短,訊息多,針砭時弊,最特別的是這些文章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形勢分析,更不會是“阿媽是女人”說了等於沒有說的所謂政治評論,當然他也不會大動肝火的把敵人批評得狗血淋頭,他似乎不屑這樣做。在這些短評中,他選擇用嘻笑的方式,把當時發生的社會大事都拿來取笑一番,他甚至會拋出一些比真實情況更荒謬的建議,以顯出世情的光怪陸離。
我覺得《恭敬有罪》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把所謂正經的問題以不正經的態度看待,正因為以不正經的態度看事情,作者可以在本來枯燥無味的時事評論中發揮創意,寫出趣味。也許有人會覺得寫這樣的文章,只求一笑,並無解決問題的良策,但有時候文人論政容易自我膨脹,一不小心就會寫出公式化的文章和感情用事的蠢話,連吸引讀者的能力也欠奉,惶論提升讀者的視野和分析能力。
陶傑的時事短評比過去流行的政治怪論較貼近現實,含蓄地諷刺,嘻笑而不怒罵,該生氣的時候他會搞笑,該發笑的時候他就來玩認真,讀者總會在他的文章中找到思考事情的另一種可能。
在這個越來越離奇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世界,咬牙切齒地批判也許只會增添不快,有本事笑著面對任何事的人,是修來的智慧,多讀一些能令你笑的書,也是一種幸福。
作者:陶傑
出版:CUP
曾經有一段日子,我深深著迷於陶傑的專欄,每天都要讀他的文字,社會上發生的任何事都希望讀到他的意見。我喜歡陶傑不是出於個人崇拜,而是因為透過他在文章中的辛辣批判與嘻笑怒罵,可以對照出自己身處的城市大同小異的諸多問題,對澳門來說,陶傑的批評方式是多麼不可思議。那就是說,我不只是喜歡陶傑的文筆,還對他看似東拉西扯但始終帶有鮮明立場的看事物方式很感興趣,那是一種讓讀者有得著的文章,其實也是令人開眼界的文章。那時候,陶傑還未被很多人稱為才子,還未在電視發功電台發聲,當然也未拍燕窩廣告,單靠文字也能吸引人的陶傑是很令人懷念的,我這樣說並非認為他不應做主持或拍廣告,只是,對一個作家來說,他做的其他事情其實永遠不會比他寫的東西好。
陶傑總是喜歡推崇英美的政治和文化,對於香港人和中國事的批評,他多數會譏之為“小農DNA”作怪,但如果萬事萬物都可以簡單地下一個這樣的結論,世事又豈會不停紛擾呢?陶傑的文章可以讓人消消悶,解解氣,但認真探究他的思路,又總會覺得有點悲觀,好像任何問題都是關乎民族劣根性,因此也就難以改正。久而久之,讀他的文章,需要學會過濾,認清楚哪些是他提供的資訊,哪些是他習慣性的批判思維,哪些是他獨具慧眼挑出問題癥結所在,總之好的文章可以欣賞,但不必完全同意其觀點。
儘管如此,我依然喜歡讀陶傑的作品,因為他不時會就著某個題材或體裁寫作一些不同於每日專欄的文章,他寫名女人和寫娛樂圈現象,還有他的社論式文章和人物訪問都曾結集成書,而這本《恭敬有罪》,則是他的短評結集。
收在《恭敬有罪》的短評,全部篇幅短,訊息多,針砭時弊,最特別的是這些文章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形勢分析,更不會是“阿媽是女人”說了等於沒有說的所謂政治評論,當然他也不會大動肝火的把敵人批評得狗血淋頭,他似乎不屑這樣做。在這些短評中,他選擇用嘻笑的方式,把當時發生的社會大事都拿來取笑一番,他甚至會拋出一些比真實情況更荒謬的建議,以顯出世情的光怪陸離。
我覺得《恭敬有罪》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把所謂正經的問題以不正經的態度看待,正因為以不正經的態度看事情,作者可以在本來枯燥無味的時事評論中發揮創意,寫出趣味。也許有人會覺得寫這樣的文章,只求一笑,並無解決問題的良策,但有時候文人論政容易自我膨脹,一不小心就會寫出公式化的文章和感情用事的蠢話,連吸引讀者的能力也欠奉,惶論提升讀者的視野和分析能力。
陶傑的時事短評比過去流行的政治怪論較貼近現實,含蓄地諷刺,嘻笑而不怒罵,該生氣的時候他會搞笑,該發笑的時候他就來玩認真,讀者總會在他的文章中找到思考事情的另一種可能。
在這個越來越離奇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世界,咬牙切齒地批判也許只會增添不快,有本事笑著面對任何事的人,是修來的智慧,多讀一些能令你笑的書,也是一種幸福。
(刊於2008年11月16日澳門日報閱讀時間版)
讀了你的書評就馬上有種跑去文化書店到買的衝動,點知本書太新,貨還未到,結果買了林奕華的《娛樂大家--電視篇》.......
回覆刪除林奕華那幾本我都讀完了,他好像很痛恨一些事,但又一直在看著自己討厭的東西,讀著讀著就代他辛苦了.
回覆刪除陶傑那本,我在商務買的,已經不新,因為我已買到下集"搔背有趣",正在閱讀中.
你講得好有道理,痛恨又一直在看,如果這背後意味他會辛苦的話,那他的寫作動機呢?林好像很考慮到香港人的素質,而將佢從電視上所觀察到的東西不斷歸納成"稚童化",這就令我想到你說陶傑也喜歡把很多事和人納入小農DNA作怪...把一樣的東西納入同一個範疇分好多個不同面向觀眾分析,這不知道是否兩位香港作家成功的"潛規則"(做讀者的我們知道他們喜歡這樣但我們還是堅持愛讀他們的作品,是因為我們在同一問題上不能想到那麼多個面嗎?,這背後其實又意味著甚麼?)
回覆刪除我覺得這些作者產量很多,下筆又快,很難要求他們天天有新的思路,我看這些作者的書,多是欣賞他們的文筆,他們就著某些問題提供的資料和知識,還有看人家如何快速反應評論一件事,大概所有作者產量多了都會形成一些慣性思維,這都是很正常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