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一個人聽Paul McCartney新推出的《memory almost full》,舒服得無話可說。
披頭老了,他再也不是那個呼風喚雨的世界偶像,但是他的歌還能保持一貫的爽朗。
星期日,隨意讀馬世芳的散文集《地下鄉愁藍調》,淺淺的文字記載一段段不滅的記憶。他寫“藍濃回憶”,寫“白碟遺事”,寫“花椒軍曹”,以他追隨這些音樂的私人經歷,寫出了每個搖滾樂迷的秘密記憶。七十年代出生成長的我們,如果有幸喜歡披頭,總會有一段看似微不足道其實驚天動地的美好回憶,你會比別人知道多一點,你會比別人敏銳一點,也許,你會比較多愁善感一點,那是好事還是壞事你還說不準,不過,青春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過去了。
星期日,過了六十四歲的Paul McCartney在唱著他的新歌,我用懷舊的心情去感受,放心把音樂聲量開大,恰巧可以把該想的和不該想的事情拋棄掉,這時候才真正懂得,聽歌的意義,一個人的意義,青春的意義。忘記當下,進入另一個世界。
後記:因為這個星期日,因為這張唱片,以及讀完馬世芳的散文集,我決定讓下一個系列的專欄文章叫做“青春殘酷物語”。其實,兩者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不過就這樣發生了。
披頭老了,他再也不是那個呼風喚雨的世界偶像,但是他的歌還能保持一貫的爽朗。
星期日,隨意讀馬世芳的散文集《地下鄉愁藍調》,淺淺的文字記載一段段不滅的記憶。他寫“藍濃回憶”,寫“白碟遺事”,寫“花椒軍曹”,以他追隨這些音樂的私人經歷,寫出了每個搖滾樂迷的秘密記憶。七十年代出生成長的我們,如果有幸喜歡披頭,總會有一段看似微不足道其實驚天動地的美好回憶,你會比別人知道多一點,你會比別人敏銳一點,也許,你會比較多愁善感一點,那是好事還是壞事你還說不準,不過,青春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過去了。
星期日,過了六十四歲的Paul McCartney在唱著他的新歌,我用懷舊的心情去感受,放心把音樂聲量開大,恰巧可以把該想的和不該想的事情拋棄掉,這時候才真正懂得,聽歌的意義,一個人的意義,青春的意義。忘記當下,進入另一個世界。
後記:因為這個星期日,因為這張唱片,以及讀完馬世芳的散文集,我決定讓下一個系列的專欄文章叫做“青春殘酷物語”。其實,兩者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不過就這樣發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