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看到了弔詭。
這十多個星期以“點解澳門咁Q悶”為題,思考生活在這小城的根本概念。這一系列的文章,每寫一篇都有若干遺憾,我試圖以一個土生土長澳門人的角度去點出同代人可能遇到的問題,卻找不到答案。最大的遺憾是:生活在一個沉悶的城市,為甚麼大部分人都只會抱怨,只會推卸責任,只會覺得事不關己,卻不懂質疑、不會發問、不敢反對,甚至不會理解“咁Q悶”的城市有甚麼問題。
有這樣的遺憾,才會產生更大的沉悶感覺。
過去十多個星期,澳門經歷了前所未見的變化,但因為這是一個不夠多元的城市,許多問題只能以非此即彼、不對即錯、敵我分明、消極抵抗、見一步行一步的方式去理解、消化、回應,然後又回復原狀,保持平靜,這樣子的沉悶,似乎是我們的宿命。
其實我很想知道澳門人究竟有沒有尋找答案的熱情,他們可不可以在沉悶的氛圍裏為這小城停下來,想一想:我是誰?我生活在甚麼年代?我居住的地方有沒有不妥?我和我身邊的人之間關係如何?我很想知道大家有沒有可以在一系列的追問和思考之中重新發現這個城市,在沉悶中找到突破。然而,在這座方向單純、每個人都把自己孤立成一個島的小城,誰會在乎這些不切身的問題?誰會認眞的為大家的生活追尋答案?
生活在澳門“最Q悶”的,就是大多數人對生活上遇到任何事時的消極、苟且、畏懼、麻木,漸漸的,我們不但失去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失去對新環境新狀況的回應能力,更會失去計劃未來的思考能力。於是,我們的生活只會越來越感覺無力。
點解澳門咁Q悶?答案可以在每個澳門人的生活中找到。我寫這一系列文章想問的其實是:澳門不再悶,可以嗎?
澳門人,可不可以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點解澳門咁Q悶·十三·完)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保持笑容
這個家庭本來過著幸福無比的日子,幾名子女健康活潑,父母都是親切熱誠的讀書人,他們結交的朋友亦是文化精英,由於這家人住在一間位於沙灘旁邊的漂亮房子,所以非常好客,常邀親友來聚會。由於當時社會局勢有點混亂,他們有些好友已經擔心到要移民,而他們卻覺得荒謬的人與事很快就會過去,只要行事低...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阿寂:
回覆刪除星期一見報的文章真的引用了你的文章,
請指教. ;-)
澳門有時真是好Q悶。樂意和澳門人玩個遊戲,幫手推廣?環保 Blog Tag
回覆刪除其實又有多少澳門人覺得澳門真的好Q悶呢?!總有一些人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的,同時, 就算外地很多看來很好的地方, 其實又有另一種悶沉之. 只有更多澳門人都擴闊視野, be more passionate about macau, 看看其他地方, 取長補短才能找到答案吧.
回覆刪除很廢話, 但沒有更好的辦法吧.
展鵬:
回覆刪除期待你的文章.
Gary:
我會負責任的.
猛將兄小妹:
澳門人,行多步都話辛苦,好像很難令人有什麼期待了,悶,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有電腦無須悶,大家平時也會上網。
回覆刪除講起未有電腦前,與大家也是同病相憐,這是孩子不會與人建立人際關係。
雖然,不是與大家同住,但也是對著圖畫思考,但它不會與我說話。
反而,孩子不是用悶形容自己,而是孤來形容自己,因為孤伶伶生活不是悶,但是孤單哭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