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移動書房》
作者:昆布
出版:遠流出版社,2006年7月
著者說:“讀書是個漫長而複雜的經驗,有點像從事自助式的長途旅行。許多景致都是未知,有時候美景出現的時刻,令人目不暇給,你怎麼紀錄留影,都無法全盤吸收,最好的方式就是舊地重遊。有時候旅程也會單調乏味,才逛了幾圈就沒什麼看頭了,膚淺而庸俗,這通常都是受了商業手法的欺騙。風景也有十分晦澀的時刻,有時候你盤旋輾轉,在原地徘徊踏步,就像陷入迷宮一般,久久無法往前。”
昆布說書,溫柔敦厚,深刻細緻而常帶有感情,那是他的文章由網絡世界走向傳統出版的主要原因,網上文章萬千篇,能獲出版社支持出書的必有過人之處,要不具有流行的商業元素,就是實力不凡,令識英雄重英雄的出版人必須出之而後快,這本《移動書房》相信是屬於後者。留心中文網絡書寫的朋友可能對昆布的書話並不陌生,自二000年至今,昆布不停在網絡空間談文論藝,初期是新聞台,後來是個人網誌,版面不停改進,文章越寫越有份量。昆布的網上寫作有別於一般網上作者的崇尚輕巧,他喜歡長篇大論,善於把書裡書外的故事娓娓道來,細說書人書事的快樂與哀愁。同時,由於不必像報章的書話作者般要顧及“市場因素”,昆布的書話只談他認為有價值的書,不會為了追逐潮流而轉移讀書的趣味,對於作品的質素,他比一般網絡作者堅定和堅持,他曾寫道:“我聽過有人對網路上的流通評價甚低,原因就是裡頭的東西太過隨興,或者輕薄短小,沒什麼深度。但我們透過閱讀書寫,認真經營,也許能推翻那種說法。網上的活力與便捷,是歷史上空前的,但要有點內涵仍須努力。”從這段話可以看見昆布對網上寫作的雄心壯志。
我不建議讀者把《移動書房》視作一般的書話,這本書雖然以書為主體,卻沒有強烈的評論意味,更沒有為出版商硬銷書刊的弊病,昆布的視野很廣,他在<拆解巴別>中探討《聖經》的不同版本,在<創意讀寫>中闡述理解與誤解的閱讀趣味,在<布魯姆日百年紀念>中挖掘James Joyce的軼聞舊事,都令人印象深刻。昆布的文字很親切,很動人,透過介紹一本又一本的好書,與讀者分享他豐富的學識,沖澹雋雅,展現即使在傳統出版界也屬罕見的文人心象。
《移動書房》的最後幾篇文章基本上與閱讀無關,卻屬紀念性質的散文作品。談旅美生活,念父母親恩,情深款款,讀來不無唏噓,這也是功力的凝聚。 昆布,本名高焜芳,一九五九年生於高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一九九二年移民美國。愛書人一族,自網路興盛,開始投身書寫行列。其網誌“閱讀與書寫” http://blog.sina.com.tw/6130/index.php?pbgid=6130時有佳作,廣受愛書人喜愛。
大哥,近來好像比較遠流的書,上次你推介的天上大風,和今次的移動書房恰巧都是遠流出版,我最近看了芬蘭驚艷,跟天上大風是同一系列,都很不錯,老實講,芬蘭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可惜那裡不容許外國移民,唉...
回覆刪除要到昆布的Blog逛逛!
志峰:
回覆刪除多讀遠流只是巧合,我買書其實不太理會出版社的,知道昆布是在他的blog讀了一篇談他母親的文章,覺得好就買書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