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正常與失常



讀韓麗珠的《裸山》,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因為必然會感覺到,文字流露的寧靜,以及痛。

我覺得這必然是近年其中一本很重要的華文長篇小說,作者用心書寫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知如何再說下去的故事。〝這是關於揭露的勇氣〞、〝考驗自己真誠與否的勇氣〞。

很喜歡小說的男主角被打瞎了一隻眼的設定,對照於現實世界太多太多只能選擇視而不見的事,肉體的創傷,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諷刺,於是醫生對他說:〝讓眼睛休息,什麼也不要看,如果不小心看到,也要假裝沒有看到。〞書中眾多關於創傷的描述,會讀得很痛,很難想像作者怎麼能這麼冷靜地敘述那些極端的細節。

小說中出現的文藝青年,追尋理想,探究意義,慘遭打擊,無故受害,初時令人讀得震驚,以為這是那段不知為何成了禁忌的禁忌,一度以為這是寫實的書,也想像過作者虛構的〝空城〞其實是指哪一座城。可是讀到後來,眾人的內心世界漸次呈現,才發現之前的擔心有點多餘,小說所創造的領土絕不限於一時一地,事實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這些人,遭遇那些厄運,長時間被壓抑,〝如果愛是普世價值,壓迫就是累世業力〞。

讀這樣的小說,除了觀摩作者的寫作技巧,我認為更重要是冷靜下來,重新想一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然後默默地再看清楚生活日常的各種變或不變,透過漫長的閱讀,減少接收網上的喧囂,認真想一想,此時此處的正常與失常。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影迷寶書

        


        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展現自成一家的見解,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其實是經過幾十年積累的成果,而且很講究背景與見識,想無中生有或東施效顰都絕不可行。閱讀梯亞前輩的新書《雪糕撈飯,被竇煮西餐 — 香港電影裡的飲飲食食》時,我除了羨慕他在港澳社會的群星閃耀時看過那麼多電影,更佩服他邊看戲邊寫筆記的研究精神,至於他把同一個主題寫出千變萬化的幽默文筆,我是早已預料的,皆因這是他一貫作風:梯亞出品,必屬皆作。

        這本書表面是談光影世界的飲食,其實是以巧妙的角度紀錄幾十年來港澳社會的經濟、文化、家庭、職場的種種變遷,作者在五百多部作品的觀影筆記中精挑細選,分門別類,寫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短文。

        在這些妙文中,我們會讀到《細路祥》李小龍偷燒鴨的文化傳承,港產片的黑社會分子為何都熱愛吃火鍋,周星馳在電影中究竟吃了多少次燒雞翼,還有還有,一流編劇張愛玲在《南北一家親》如何以幾件蘿蔔糕寫出一場化解分歧的重頭戲,透過梯亞的文章,我們不但增長了電影知識,更重要是重溫昔日港澳百業興旺的動人時光。

        儘管書中有很多篇幅談及我熟悉的八、九十年代港產片,但我更喜歡閱讀梯亞寫“粵語長片”的點點滴滴,當他提及梁醒波、鄧碧雲、李香琴這些家傳戶曉的名字,我也會想起小時候百無聊賴看老電影重播的好日子,偶然讀到他寫的電影我居然也看過,自然就會喜出望外,產生一種“星光伴我心”的奇異感覺。

        讀書之餘,還可以按附錄的片單找尋自己想看而未看的電影,我認為這本真是有感情、有水準、有深度的影迷寶書,篇篇都讓讀者再三回味,值得大力推薦。

(刊於2025年10月23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雲上的日子



他一開始就為她瘋狂,旁人也許不會察覺,但她把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沒有可能無動於衷。

雖然他樣子平庸,沒有卓越的學識和專長,家境也不算富裕,但很奇怪,是她對他先有好感的。認識沒多久,她就把自己的經歷都告訴他,因為他善於聆聽,記得她談過的所有細節,對她喜歡的食物、餐廳、飾物、時裝品牌、明星偶像全盤掌握,總能在適當時間提出最佳建議,又會送贈令她驚喜的禮物。他的一舉一動都超級貼心,每日都讓她滿意和感動,還有被捧到天上的快感。

那段日子,他最喜歡將車停泊在她家門口,聽她細說心事,然後依依不捨,讓她渴望一直跟他在一起,不要分離。

所以他們很快就打得火熱,一起去旅行,一起生活,認識彼此的家人,直到她提出考慮結婚和生兒育女的話題,他的態度就變了。他整個人都變得被動、無所用心、拖泥帶水,在各方面都判若兩人。

他不但失去了昔日的隨傳隨到與千依百順,還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她吵架,每次都發脾氣至失控,嚇得她要急忙道歉和屈服。

由於他的態度越來越差,她已經不敢再想像將來,只盼能跟他好好相處。可是這時他已經沒有閒情與她檢討這段關係了,因為他近日聲稱很忙,沒時間見面,對她愛理不理,甚至建議她多找朋友去玩。

幾個星期之後,她跟閨蜜慶祝生日時,在一家高級餐廳遇見他。他正在旁若無人地跟一位漂亮的女伴開懷暢飲,談笑甚歡。在那女子的表情中,她知道自己在雲上的日子正式結束了,而且已被棄置到谷底。

他跟她沒有爭吵,沒有解釋,也沒有告別,只是把一段關係無聲無息地結束。許多年之後,她都被困在情感的地獄,悶悶不樂,難以釋懷。

(刊於2025年10月1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寂寞的狂歡


 

剛加入這間公司時,他什麼都不懂,只希望盡力為團隊作出貢獻,讓領導刮目相看。


上司是位年輕女士,據說她的履歷很輝煌,在極短時間內步步高陞,是業界的“傳奇”。


女上司對下屬管得相當嚴厲,事無大小都要向她報告,又很重視團隊精神,就是那種會另訂下班時間,未經她批准無人可以自行離開的家長式管理。


某日,部門接待一班遠道而來的貴賓,晚宴結束之後,女上司還嚷著要大伙兒去唱歌和飲酒。他本來打算及早離開,同事紛紛溫馨提示:“阿姐不喜歡有人早退。”


女上司不停要求同事向貴賓敬酒,她自己也率先解除束縛,脫去外套,依偎在尊貴的領導身旁,唱著醉人情歌。


嬉鬧了大約兩小時之後,他聽到一段令他嚇出一身汗的對話。


“王總,我想跟你回去,你太好了,我以後都要跟著你。”女上司竟然當眾向客人表白。


正當坐在梳化上的王總一臉尷尬時,女上司已跪在他兩腿之間,抱著人家的大腿,說了大量肉麻放蕩的說話。


面對此情此景,他覺得事不尋常,詢問資深的同事是否需要救駕。豈料同事對他說:“你覺得她真的會醉嗎?”前輩的冷靜令他按兵不動,滿臉通紅地看著女上司表演“情陷大老闆”的鬧劇。當晚他們玩到通宵達旦,女上司跟王總手拖手在廂房與洗手間之間出出入入,沒有人敢過問發生了什麼事。


這晚他大開眼界,也開始明白女上司為何能極速上位,原來在某些情況下,她的確能人所不能。


在這間公司服務了兩年左右,他找到機會便立即轉工,儘管在工作上沒有不滿,但始終不習慣陪著阿姐去跟不同的貴賓狂歡,看著一個女人這樣扶搖直上,他處理正常業務時會感到很寂寞。


(刊於2025年10月9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臉書網友斷捨離



某天我在臉書封鎖了十多位〝朋友〞,隨後又在追縱者之中刪除了幾百個空白或虛假的帳號,也許在旁人眼中,前者是無情的行為,後者是多餘的舉動,但在我看來,完成這次斷捨離之後,書寫活動應該會清爽很多。

多年來我在網上帖文,的確認識了很多網友,在他們之中,有些似乎忘記了我只是一名作者,於是每次見到我更新就發來私訊,細訴他們失戀、失業、被詐騙的情況,其中有些反反覆覆把同一件事說了好幾年,我由寄予同情,轉介協助,到最後發現他們不是想找人求助,只是要找不拒絕他們的人傾訴,漸漸變成我使用社交媒體的困擾。

另一種困擾是有人連續數年不斷提醒我帖文有錯字,只要我打錯一個字,就會在最短時間之內收到通知,本來這是一番好意,我是應該感恩的,但原來同一個人長年累月這樣做,是會令人受不了的。所以我有一段時間刻意減少在臉書發文,但網友又會發來問候,擔心我是不是生病或出了什麼狀況,當然這樣的關心,也會構成一種壓力的,我又不是收費作者,為可不可以自主休息呢?某一天我收到關於打錯字的通知之後,突然生出一種不合常理的想法:為什麼我不可以打錯字?又不是正式的工作文件,整個臉書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打錯字,為何只有我會受到嚴密監察呢?我知道我這樣想是很對不起這位熱心的網友,可是真的夠了,寫作是我自己的事,也是少數我真正可以全權控制的事,如果經常有另一個人跑出來指點,我會覺得很難受的。

在封鎖名單中,尚有一些看來跟我很熟,經常會在我發文後第一時間留言的忠實支持者。封鎖的原因是他們通常都不會看清楚我寫了什麼,只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急於表達(而且通常是咸豐年間的事),他們也不是在討論我所介紹的書或電影,卻急於在我這裡公佈他看不懂、不欣賞、沒興趣、找不到、不知道(所以我用心書寫的文章都是白寫了)因為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趕來留言,我有時會受他們的負面反應影響而索性刪帖。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的臉書幾乎被某幾個人佔據,我甚至開始在寫作之前預計他們的反應,希望避免他們又跳出來說一堆掃興的話。但後來我再想清楚,他們究竟是誰呢?既不是我的老師,又不是我的老闆,更不是認同我文章的讀者(因為一切介紹概不接受又常常提出相反意見),他們只是在這裡流連忘返,漸漸成了習慣,然後喧賓奪主的網民。

真正令我決心來一次斷捨離的是一件更特別的事,近幾個月有一個帳號不時會在這裡說一些不知輕重的怪話,我隱約覺得他是我見過幾面的某位網友,所以一直都保持客氣。可是後來他出現得太頻密,我覺得不太對勁,於是在後台使用了〝休息一下〞的功能,要求系統減少這個帳號看到我帖文的機會。可是很奇怪,他竟然完全沒有受到影響,還能保持秒速回應的紀錄。我嘗試看看他平常的帖子,想了解他的狀態,結果發現這個帳號根本什麼都沒有,所以不假思索就將之封鎖。沒多久,這位網友的〝真身〞突然跟我私訊,告訴我他有另一個帳號被我封鎖了,問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這一刻,我才知道這位網友原來這麼小心謹慎,特意開了一個〝分身〞來跟我〝閒聊〞,難怪我想以〝休息一下〞功能來保持距離也完全無效,皆因他同時亦以〝真身〞在觀察我。這時我也懂得秒速反應了,馬上把〝真身〞和〝分身〞都一併封鎖,希望他冷靜一下,看看網上其他東西,不要老是在我這裡徘徊。

進行大規模網友斷捨離的時候,我也考慮過這樣是否太絕情,但回想這幾年來好聲好氣地跟這些網友交流的過程,我會覺得自己頗受委屈,沒有必要再跟這些人沒完沒了,而且一個人同時應付這麼多充滿負面想法的傢伙,是會影響健康的。其實最荒謬的是我有很多真實中的朋友,都因為彼此生活太忙而疏於聯絡,可是一些根本素未謀面的〝網友〞,竟然會肆無忌憚地耗用我的時間。至於那些空白或虛假的帳號,雖然是〝追蹤〞了我,但看來都不懷好意,從來不曾有過互動,而且數量如此龐大,也許不再處理就會變成安全隱患。想到這裡就不再猶豫,清洗行動迅速推進。

以上事件發生之後,出現了一次令我感到喜出望外的小插曲,一位多年未見的學生突然約我見面,既請飲茶又送月餅,互相報告近況,感覺相當美好。由於時間過於巧合,我總覺得是上天安排他出現,提醒我要多跟現實中的朋友聯絡,所謂〝網友〞,並不值得在我們的生命中霸占太多空間。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深夜的擁抱


  

  凌晨時分,男人拖著疲累的身軀開車回家,泊車之後,馬上掏出手機,盡最大的努力,回覆來自上司與下屬的訊息。

    即使身邊沒有其他人,他仍然堅持用簡短的文字作答,皆因伙伴們經常反口覆舌,他唯有盡量把事情寫清楚,希望在“出事時”可以保護自己。

    花了十幾分鐘把工作處理好之後,男人把手機丟開,回想近日應接不暇的無聊活動,既與業務無關,又不會產生收益,純粹是某弱智的權威發神經想出一堆鬼主意,便令一班可憐下屬不務正業,投入各種徒具形式、毫無意義的“行為藝術”,除了委屈與無奈,他找不到其他詞彙形容目前的狀態。

    當日上司提拔他升任主管時,表明是看中他的專業知識,也欣賞他積極上進,敢於表達意見,讓他一度以為自己前程似錦。但原來在主管的位置只是不斷被安排參加會議,傳達高層的旨意,過濾老闆的無理要求,夾在一眾勾心鬥角的前輩之間假裝融洽。經歷了大半年,男人的專業半點都用不著,卻深陷於無休無止的內耗,每日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男人竭力整理儀容,躡手躡腳步入家中,以免驚動太太和孩子。這時他的手機又收到語音留言,他手忙腳亂地接聽。上司說老闆看了剛才呈交的文件,覺得不對勁,要求試試往另一個方向立刻重做,上司還狠狠地罵他自把自為,胡亂指揮,浪費人力物力,令老闆不快,強調當初信錯了他。男人有口難言,明明是按上司指示做出來的結果,老闆一句不喜歡,便變成是他過錯,即使已經把責任寫清楚,但誰會在乎他的話?

    這時太太從睡房出來,問了一句:“今日順利嗎?”

    他沒有辦法用言語回答,再也不能壓抑情緒,緊緊擁抱著她,哭得死去活來。


(刊於2025年10月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一戰再戰(One Battle After Another)


 

《一戰再戰》(One Battle After Another)非比尋常,毫不含糊地諷刺當今政治的兩種極端,呈現非黑即白 、你死我活的取態有多荒謬。

Paul Thomas Anderson的導演技巧非常出色,以豐富的電影語言把複雜的政治問題清晰展現,舉重若輕,而且能保持娛樂性,全片流𣈱自然,好看得喜出望外。

三位重量級演員無疑令電影加分,Sean Penn演活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貪婪與虛偽,Leonardo DiCaprio的神經質老爸不停陷入驚險處境但始終是個暖男,他的外型與演技都越來越像Jack Nicholson,這次也沒有令人失望。不過,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Benicio Del Toro演的空手道師父竟然是全片最完美的角色,他平時非常低調,但該出手時就出手,有勇有謀兼具領導才能,而且擅長隨機應變,不斷化險為夷,我覺得他是全片最大驚喜。這角色除了在故事中發擇作用,其實也提醒大家,參與政治不能一味堅持己見和與人鬥爭,因為很容易弄得兩敗俱傷,像他那樣善於找出路和留後路也是很重要的原則。

即使撇開政治,《一戰再戰》也是精彩的電影,開場時一連串”暴力革命”火力十足,結尾的飛車更令人緊張得目瞪口呆,全片驚險刺激,沒有冷場,看得過癮。

正常與失常

讀韓麗珠的《裸山》,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因為必然會感覺到,文字流露的寧靜,以及痛。 我覺得這必然是近年其中一本很重要的華文長篇小說,作者用心書寫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知如何再說下去的故事。〝這是關於揭露的勇氣〞、〝考驗自己真誠與否的勇氣〞。 很喜歡小說的男主角被打瞎了一隻眼的設定,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