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在問題中發現城市

大部分人都會同意,澳門是一個發展中的城市。發展中,代表未完成,仍有一些不成熟,但同時具備無限的可能。只是我們身在其中,習慣關注當下的問題,在乎眼前出現的現象,但對於此間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都有點迷糊,可能是不想提起,也許是不敢面對,於是在很多事情上,我們習慣了原地踏步。

過去我們強調澳門是小漁村,現在不管你是否喜歡,這已是一座貨眞價實的城市。漁村的生活方式簡單,分工明確,問題不多,但城市的生活卻是各種從不相互充分了解的人的相遇和混合。學者路易斯·沃斯(Wirth.L)在一篇名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的文章中描述了長期存在的、往往源於親屬關係的、深厚的鄕村關係被城市關係取代的過程,而城市發展對鄕村人來說,總是非個人的、膚淺的、割裂的、非積累的、不可預言的和變化更快的。

有時候我會想,澳門最大的問題也許是大家都忘記了生活在一個發展中的過程,也忘記了在發展過程中會引發劇烈的神經刺激,包括:小規模到大規模;社會同質到社會異質;身體孤立到交流網絡佔優勢;群體團結到個體主義;個人的、面對面的關係到遠距離的關係;不求學識到重視知識等等。

“過程”,在澳門的諸多問題上至為重要,可是在一些漁村思維擁護者看來,他需要的“只是”結果,社會上各種不如人意的地方,最好馬上可以解決,一些不能予人方便的制度,應該馬上廢掉,任何新的想法,必定要一步到位,今日的澳門仍有很多他看不順眼的人和事,最好是明日他醒來時那些他不喜歡的人都消失了,他不認同的事也按他意願去進行。

這樣夠簡單了吧!且別以為我在開玩笑,信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很多,但當這些人一朝醒來發現漁村的那一套行事方式已行不通,城市的形態又未完全成形,他們的失望、焦慮、反感便漸漸形成。

當社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後,有些人才開始發現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一座城市。而這一類站在社會最前線,思想卻在落後點的人士,也許為數不少,也許進退失據,對他們來說,最安全的做法或者是繼續虛張聲勢,等待好運從天而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悶的局面吧! (點解澳門咁Q悶·十二)

2 則留言:

  1. 阿寂,
    呢篇寫得好!而且跟我正構想的一篇文章內容有一點相關,到時可能會引用你的文字.ok吧?
    另,你的博讀再次令我驚訝,wirth是城市社會學的開山祖師之一,因為跟我的論文有關,所以我才有機會粗略了解,原來你老哥亦已讀過!

    回覆刪除
  2. 展鵬:
    我呢d叫不學無術,其實我不是直接看wirth的書,只是在一本文化人類學的論文集見到有人引用,輾轉看到的.
    文章你隨便用,下星期是”咁q悶”的最後一篇了,我寫了十三個星期,也覺得悶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