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最溫馨的節日,其實是清明。寫完以上的句子,連我自己也對於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怪異,不過,如果從我到目前為止的經驗來判斷,清明節的確已經由傷感過渡到一種溫馨的氣氛。
話說我的家人每年都極之重視這個節日,家中的長輩已經離世二十幾年,分散在外地的子孫還是會在這天來到他的墳前,風雨無改,從未間斷。最初的幾年,大家在長輩的墳前總是忍不住會流露傷感,一個跟我們如此親近的人,突然退出了大家的生活場景,這位長輩還是公認的好人,是一家之主,這種打擊眞的傷害過我們家中每一個人。
然而,時間眞是醫治痛苦的良藥,幾年之後,我們都接受了長輩離開了的事實。每年堅持去掃墓,表面上是迷信長輩會在另一個空間跟我們有所呼應,心底裡可能更渴望勾起當年的點點回憶,我們都不願意忘記那些不一定最準確的記憶,這一天我們總會不厭其煩地憶述長輩在生時的情景,直到大家都把記憶中的長輩完整地跟彼此分享了很多遍。不知不覺間,清明節的心情不再沉重,也許,長輩在另一個世界眞的活得很快樂,也許,我們已經學會面對死亡。
近幾年的清明節,家族出現了新氣象,年輕一輩會帶同伴侶,甚至是子女同來。家族成員的增長當然無損思念先人的情懷,反而令人明白繁衍的意義。於是我們幾乎是以最快樂的心情來迎接清明節的,這一天才是家族衆人最齊心也是最齊人的時候,這一天我們都會假設離開了二十幾年的長輩會感到很高興。
我想,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只要頂天立地,與人為善,他的精神還是會活在後人的生命裡,這已經比某些人極力追求的“偉大”更偉大不知多少倍。
命運無常,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生命有限,沒有人可以躱得過“那一天”。多做好事,積點陰德,愛身邊的人,多幫別人想,身後的福氣,比起眼前的名利,實在重要得太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