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近來我刻意減少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一來是缺乏精彩內容,二來是怕惹來多事的“網絡判官”在明在暗給我製造麻煩。
當然不是完全斷網,只是調整步伐,定期張貼適合公開發表的文章,審慎而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必無緣無故陷入流量焦慮而急於快速“回應”網絡熱話,時常提醒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多寫與少寫都無關重要,絕對不要被社交平台的按讚數量與網友留言影響心情。
我知道有些朋友會視發帖與互動為生活重心,事無大小都要寫感想、貼照片、以專家的姿態指指點點,爭取被更多人“看見”。為了“享受一波流量”,有人習慣說出極端刻薄的話,有人會把家庭中的恩怨情仇公諸於世,有人每日花費大量時間匿名批判上司與同事(甚至為此開一個群組),有人喜歡以粗言穢語攻擊陌生人(然後一有時間就上網找人吵架)。我見過最離譜的是有些女士不但自己定期更新肉照,還會把未成年女兒的性感泳裝照片一併公開,完全不理孩子的感受與安危。也許他們真的能自得其樂,可是我從來沒有辦法對網絡世界信任到那種程度,自問也不會有太多值得讓陌生人關心的事情,所謂獻醜不如藏拙,低調一點,反而覺得更自在。
為了流量而貼一桌美食的照片、發一段撞車的影片、寫一堆洩憤的髒話,似乎是常態,其實想深一層,人們怎麼可能有時間逐一理會來自四方八面的零碎事情?除非你持有大量社交平台的股票,不然又何必把自己的生活片段鉅細無遺地貢獻給這些公司?
省下一些時間與心思,把私隱留給自己,避開他人的監控或過度關注,不是更心安理得嗎?
(刊於2025年11月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