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遊學的後果

不知從何時開始,“遊學”成為本澳的潮流。
中學生有能力照顧自己,如果安排得宜,管理妥當,讓學生善用餘暇到外地增廣見閒,也許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活動。
這類遊學團被某些學校及家長爭相推崇,大力吹捧之後,辦到成行成市,每到暑假,必有大批孩子被家長送往外地“遊學”去,而且學員的年齡越來越小,連小學生也流行出國學習,家長之間也喜歡互相攀比,好像不送孩子出去就怕被人看不起,也有人認為這是讓子女預先為將來留學讀書做好準備。
最近耳聞目睹一些小學生出國“遊學”的怪事,相當不可思議。一名小學女生在外國“遊學”期間跟團隊失散了,領隊懵然不知,小女生在街上流連大半天,幾經波折才返回住處,過程令人震驚。
另一宗是遊學團安排幾個男生同房,其中一名團員每晚都欺負室友,搶人家的手機,出言恐嚇,令同房學員飽受困擾。被騷擾的學生雖然已致電家長求救,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家長覺得事態嚴重馬上投訴,後知後覺的主辦單位只是安排換房了事,但孩子在這段期間所受的威嚇與打擊,又有誰來承擔責任呢?
名目繁多的遊學團令不少家長趨之若騖,但一些原則上只是旅行社的機構根本只在乎做生意,收生良莠不齊,未必有妥善的監管,加上上課地點又在外地,也許更涉及一層又一層的外判環節,家長把子女交給這樣的陌生人,一旦出了問題,對方也只會不斷推卸責任,消費者根本無從追究。
在自己不在場的情況下把年幼子女交給陌生人,真的有點賭博成份,沒事發生當然最好,但如果不幸出了差錯,可能會變成長遠的傷痛與遺憾。
親子關係是一生一世的,為孩子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理性分析利弊,千萬不要被潮流衝昏頭腦。
(刊於2018年8月1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一寂之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