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有幾多個值得敬佩的作家?有幾多真正值得我們自豪的作品?〞幾個月前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有點刺激,有點玄妙,很值得澳門作家思考,但不一定要急於回答,也許冷靜下來,免得一時意氣之後,自會明白這類問題多想也無益,何必自尋煩惱呢?
澳門文學的成績如何,作品是最雄辯的答案。近年,本澳的年輕作家紛紛到外地出書,小說家紫寧獨領風騷,在香港獨立出版長篇小說《KilLers 弒》,早前更依商業出版的專業操作方式推出《救贖》,由懸疑偵探小說鋪陳出別開生面的奇幻煉金術故事,綜合各種流行文學元素,頗受年輕讀者關注和歡迎。
在網上活躍多年的別有天詩社,近日有四位成員先後在台灣出版個人詩集,包括邢悅《日子過得空白一點也不錯》、洛書《燕燕于飛》、譚俊瑩《我喜歡我是現在的樣子》、雪堇《香水的餘地》。他們不但以作品說明自己的實力,更在台灣舉行新書發行活動,與當地的詩人交流,以實際行動向外推廣澳門文學。更值得留意的是詩人袁紹珊,她經常在兩岸四地的文學期刊發表作品,為台灣及香港的報章或網站寫專欄,曾在北京、香港、台灣出版個人著作,屢獲內地重要詩歌大獎。
每次看到年輕人以自己的作品〝走出去〞,我都覺得很鼓舞,新一代的作家顯然各具視野,他們重視的,不單純是一份官方資助的出版經費,他們更在意作品以什麼方式推出,可以發行到什麼地方,能在多少間書店與讀者見面。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澳門文學作品在本地書店的發行力度有限,〝能見度〞嚴重不足,年輕作家看見前輩的書慘遭冷待,他們有理由擺脫既有的運作模式,自資出版也好,跨海出書也罷,圖的是一個較為完善的發行網絡,畢竟,自己的書能在誠品、博客來公開發售,感覺絕對比擺放在本澳某大書店的陰暗角落好一萬倍。
過去澳門文學經常予人影響力不足的印象,很少人會留意到本地出版發行與行銷嚴重不足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外地出書,學得的經驗都值得借鑑,問題是,主事的人願意改進嗎?
(刊於2016年8月24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