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剛結束的澳門文學節原來已辦到第六屆,我在他們首次舉辦時曾由朋友安排參與一場關於本澳小說創作的講座,經驗不太愉快,之後便沒有特別關注這活動。直到今年他們的主事人邀請我參加活動,我總算是親自了解文學節的運作情況,而不是靠別人口耳相傳得來的印象。
文友對澳門文學節向來有不同的評價,多年來各人有過不同的經歷,加上主事人是葡國人,作風與中國文人大不相同,彼此溝通不足,易生誤會與隔閡。據我今年在現場的觀察,澳門文學節一連三個星期幾乎每天都有活動,工作人員就那麼幾位,要接待的作家和傳媒都非常多,其實是超負荷的。正因為看到他們的工作狀況,所以很多事情與其等他們安排,不如自己多走一步,多提幾句,遇到問題盡量配合他們去解決,但願活動過後他們會再檢討,將來才可辦得更好。
也許是吸收了過去的經驗,今年文學節一些重量級講座多安排在周六日下午或平日的六點後,方便聽眾參與。大會的宣傳攻勢亦略為提前了,公眾很早就知道會有余華、駱以軍等大作家來澳,主要場次的舉辦時間亦沒有像從前隨時改變,倒是關於澳門文學的一場臨時一分為二,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變動,其實影響不大。值得一讚是他們常用了臉書直播文學講座,令無法親臨現場的文友都可看到作家的演講和討論。
澳門文學節毫無疑問是具備國際視野的,他們邀請來澳的作家都很有份量,值得考慮的是如何在這個優勢下聚焦於澳門,設定一些有助推動澳門文學的專題,還有就是擴大宣傳,吸引本地文學圈子以外的朋友來參與這項年度盛事,如果能安排得當,更可舉辦面向本澳青少年的文學營,邀請有教學經驗的名作家指導文藝青年寫好自己的作品。文學的天地無比寬廣,文學節也應有無限的可能,寄望將來的活動會辦得更多元化,讓更多公眾感受到文學的樂趣。
(刊於2017年3月2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